堂名 扩展

  • 项目编号:
    SZ-02-V-0025-02
  • 类别:
    曲艺
  • 类型:
  • 发布日期:
  • 更新日期:
  • 荣获:
   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
  • 颁发机构:

  堂名,苏州市第一批代表作昆曲扩展项目。
  辛庄“堂名”是一种乐班的组织名称,也是一种民间艺人在普及昆曲中形成的一种坐唱形式。主要分布在苏、常、昆、太等地区。辛庄“堂名”更是一个知名品牌。曾在常熟城内县南街湖园茶馆方厅挂牌。影响十分广泛。
  辛庄“堂名”是一种乐班的组织形式。以清唱戏文和演奏民间器乐曲为其主要内容和特色。包括两个方面:1、戏曲坐唱2、乐器演奏。
“堂名”作为一个能演唱戏文、又能演奏器乐班社,其成员十分精干,个个一专多能:既可扮演角色,又可担任乐手;在器乐演奏上,既可伴奏戏曲,又可演奏十番锣鼓及十番吹打;在乐器掌握上,又可使用吹、弹、拉、打诸色乐器;角色扮演方面,有的还可表演各种行当,被称为“戏抹布”。他们的演出,不必搭台化妆,轻便易行,能深入寻常百姓之家,所以深受群众欢迎而得到普遍发展。
堂名的主要演奏乐器有:1、打击乐器:大堂鼓、单堂鼓、板鼓、点鼓(又名荸荠鼓)、大锣、汤锣、马锣、春锣、七冒、戏锣、云锣、大小齐钹、扑钹、铙钹、双磬、大小木鱼、绰板、芯子、勺板、双星。2、管乐器:长招军、号筒、大小唢呐、长尖、曲笛、土管、笙。3、弦乐器:有二胡、板胡、中胡、高胡、小三弦(曲弦)、琴(古提琴)、虎胡、琵琶。
  堂名的主要曲目:
  十番锣鼓类:《粗旺》、《喜元宵》、《万花灯》、《下西风》、《大如意》、《小如意》、《香袋》、《十八拍》、《翠凤毛》、《花四合》、《寿亭侯》、等
  十番吹打分粗吹和细吹两类:粗吹类有《将军令》、《一枝花》、《月儿高》、《春日景和》、《柳摇金》、《傍妆台》、《水龙吟》、《马调》、《哪吒令》、《大开门》等;细吹类有《普天乐》、《山坡羊》、《雁儿落》、《一机锦》、《到春来》、《小月调》、《淘金令》、《迎仙客》、《朝天子》、《锦上花》、《平沙落雁》、《北正宫》、《金山寺》、《须和柳》、《花信风》、《四时景》等。
  演唱昆曲曲目:《天官赐福》、《定情》、《回营》、《卸甲封王》、《佳期》、《琴桃》、《上寿》、《仙聚》、《牡丹亭》、《琵琶记·坠马》、《孽海记·思凡》等。
  堂名坐唱的昆剧折子戏,没有身段表现,但根据剧本的要求分“行当”,扮生、旦、净、末、丑角色,重“唱念”、讲“韵白”,演出时带面部表情。根据剧情还使用一些简单的道具,如:马铃、课筒、链条、拨浪鼓等。曲谱以公尺谱为主。
  堂名坐唱昆剧折子戏一场称一排,一排为四个折子戏。其中四个折子之角色行当和出场排列都有规定:第一折为老生戏; 第二折为小生戏、花旦戏;第三折为大面(净)戏;第四折为丑角戏。
  堂名有供自己演出的乐舆,其中设有桌椅,供参加演出的八人围坐。演奏的所有乐器也置放在这个乐舆内。堂名的乐舆通常拆散装在箱内,运输时用肩来挑,故堂名常以担为单位,一个堂名班子亦可称为一担堂名。
  堂名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。有时某些大户人家的主人及其亲朋会各请来几个民间班社同时表演,形成做双班、三班的局面。例如双班均为“堂名”,做双班,每班至少唱四排戏,每排四个折子,故双班共要唱八排32个折子。同时,每排四个折子戏的构成又有“单记”、“双记”、“一三记”之分(“记”即剧本,因昆剧自明清以来的传奇本常名为《××记》)。
  堂名要掌握的“记” 越多越好,谁要是多奏了一套即为赢家,就能领到赏钿(红色)。反之,唱双班时应付不了,就领不到赏钱。他们在双班同台演出时,更是各显神通,各使绝招,力求压倒对方。单班演出,一般唱四排戏,有时至深夜结束还要加演一、二折苏滩,称为“四戏一滩二锣鼓”。
  进入堂名班的学徒一般先试学一年,如果合格,则续学六年,再帮师一年,共八年结业。在堂名班边学边演的学员常被称做“小堂名”,而出师后正式以堂名为业的演出人员则被称做“大堂名”。
  堂名的功能从初始的家乐班以喜庆为主,到进入民间以后逐渐发展到婚丧喜庆、祭祀待神等各类场合的多种功能。
  堂名班子往往有一批固定的主客和活动范围(称为门徒)。他人一般不得随意插手,只有在没有固定关系的客户中,才能去扩大业务,逐步变成自己的主客。主客多生意就多,收入也才稳定。主客还能传子传孙,堂名班主也往往代代相传。

申报地区或单位:
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

保护单位:
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